2017年1月11日,中国驻莱索托大使孙祥华接受莱索托国家电视台和《公众眼》报专访,详细介绍刚刚竣工的中国援助莱索托中莱友好中学项目相关情况,以及中国对莱、对非洲关系与政策。1月13日,《公众眼》(Public Eye)报刊发专访,全文摘译如下:
在图阿特高地上树立起了又一座中国援助莱索托的地标性建筑——中莱友好中学。据中国驻莱大使介绍,这是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的成果之一。学校占地面积达59000平米,室内面积5730平米,分为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场、附属楼群四大区域,可容纳560名学生。《公众眼》报记者玛蒂卡就此专访了中国驻莱索托大使孙祥华:
玛:中国政府援助莱索托建设了这座学校,请您介绍一下这所学校的总体情况。
孙:学校命名为“中莱友好中学”,2014年中方与莱签订了施工协议,2015年动工。
学校宿舍区建有两栋单层公寓,含7套教师及管理人员住房。运动区设有4个篮球场,稍作更改,也可变成排球场或网球场,此外还有足球场、跑道和看台。附属楼群包括水房、水塔以及一个提供淋浴及卫生间、可居住的门卫房。学校投入使用后,会成为莱最棒的学校之一。
学校教学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的15间教室,空间跨度24米、可容纳312人的阶梯教室,物理、生物、化学三个实验室及学生、教师两个阅览室,这些功能区均已装备齐全。
在我看来,这所学校将是莱政府推进教育事业的重要依托,将是帮助成千上万莱索托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阶梯,也将是中莱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
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保证最好的施工质量。举两个突出的例子:一是学校屋顶采用了整体钢架结构,以应对图阿特高地上的强风。二是建筑外墙面铺设玻璃纤维材料,避免暴晒造成墙面开裂。这些技术都是为了保证建筑经久牢固。
玛:学校建设业已完工,但投入使用还需要桌椅板凳、教学设备等,中国政府对此是否也有考虑?
孙:是的,中国政府不仅负责建设教学楼,也提供了家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甚至也为餐厅配备了餐桌椅等。根据协议,莱方则要负责校园绿化。
玛:施工过程中雇佣了多少当地工人?这些人有没有接受相关技能培训?
孙:总共雇佣了200名莱工人,他们接受了不同领域的技能培训,比如我知道的有85名砖瓦工、30名木工、20名油漆工及8名焊工,都接受了相应的专业培训,相信这些培训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大有帮助。
玛:项目交接后中国建筑队会马上离开莱索托吗?莱怎样获得维护学校建筑和设施的能力与技术?
孙:交接之后有一年的维保期,一些主要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会留下来维护学校建筑,并与莱方相关部门合作,培训当地技术人员掌握这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