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莱索托要闻
驻莱索托大使杨晓坤在莱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传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07-12 18:19

7月11、12日,驻莱索托大使杨晓坤在莱主流媒体《莱索托时报》《公众眼》《邮报》发表署名文章《传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内容如下:

    6月28日,中国举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世界百年变局中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方向,发出了“全球南方”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强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同时,冷战阴云笼罩世界,“强权即公理”甚嚣尘上。刚刚获得独立的新生国家渴望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积极谋求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在此背景下,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五项原则被相继载入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遵循。

    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成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汇聚了强大合力,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历史智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但国际关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依然突出,单边主义、霸凌行径逆流而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在当今历史转折关头,习近平主席立足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现实,着眼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新的答案,这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和升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彰显了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以贯之的是对国与国关系的创新探索,矢志不渝的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担当尽责,历久弥坚的是对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

    日就月将,跬步千里。回首过去,我们共同见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双边走向多边,从亚洲走向世界。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的支持参与,需要“全球南方”挺立在历史潮流前沿。

    我们要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建设性参与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共同做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发展重回国际议程中心位置,重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深化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共同做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推动全球治理架构更为均衡有效;共同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增进世界各国不同文明沟通对话,加强治国理政交流,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地方、民间、青年等领域交往。

    为更好支持“全球南方”合作,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八项举措,包括设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启动“全球南方”青年领军者计划、支持“全球南方”农业发展、同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商谈自由贸易安排等。这一系列举措展现了中方始终与所有南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坚定决心。中方将同各方一道积极落实这些举措,为“全球南方”的共同发展和团结合作注入更强劲动力。

    过去30年来,尽管国际风云持续变幻,中莱始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两国在国际地区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和良好协作,都致力于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通过高水平政治互信和高质量务实合作,中莱已成为不同国情、不同制度国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展望未来,中国愿同莱索托携手传承和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